災害方程式
風險=潛在危險 + 脆弱度
Disaster = Hazard + Vulnerability
Disaster = Hazard + Vulnerability
災害 Disaster
根據現代災害管理學,「風險」之定義非常嚴格,「災害」是否發生必須 「潛在危險」 與 「脆弱度」 兩者同時存在。
現時很多國際救災組織對「災害」有不同的理解,如:聯合國認為造成超過至少 10 個人死亡或至少 100 人受傷或生活受影響的事件,才被稱為「災害」。
現時很多國際救災組織對「災害」有不同的理解,如:聯合國認為造成超過至少 10 個人死亡或至少 100 人受傷或生活受影響的事件,才被稱為「災害」。
潛在危險 Hazard
潛在危險是構成「災害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,無論人為或自然因素造成損害或引致死亡的事情或物件。潛在危險不一定會變成為災害、且不見得立即構成災害,如能事先稍作防備措施便能化險為夷。 「潛在危險」可分為三大類別。
-
自然的潛在危險︰
如地震、颱風、火山爆發、海嘯、洪水、乾旱、龍捲風、土石流。 -
人為的潛在危險︰
如戰爭、種族屠殺、人為火災、核廢料的輻射、工業意外、愛滋病的傳播等。 -
混合形成的危險︰
危險的形成牽涉天然及人為因素。如濫砍樹木導致大雨時發生山崩、土石流等土砂災害,造成水土流失。
抗災盲點 Vulnerabilities to disasters
在一個社區內,凡是能夠削弱人們抵禦潛在危險的能力的事物,皆被稱為「抗災盲點」。倘若與潛在危險同時存在,便會容易造成「災害」。 抗災盲點可以分為三個層面︰
-
物質方面:
包括居民所處的環境特徵、經濟狀況、社區的基礎建設等。如︰居民為求生計於山坡地搭建農舍、種植經濟作物,颱風來臨時房舍無法抵禦土石流強大的力量而遭受破壞,甚至造成生命損傷。 -
社會與組織方面:
包括家庭結構、人際關係、社區的決策架構。例如︰村民之間相處融洽,災害發生時守望相助,整體的自救和防災能力便大大提高。 -
態度方面:
包括積極性和對自己或別人的信心。如︰積極避災,透過疏散避難演習訓練便能提高自我防禦及應變能力。
二十世紀全球十大災難
災害 | 年份 | 國家 | 死亡人數 | 受災人數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疫症 | 1917 | 全球性 | 20,000,000 | 無資料 |
飢荒 | 1932 | 前蘇聯 | 5,000,000 | 無資料 |
水災 | 1931 | 中國 | 3,700,000 | 28,500,000 |
疫症 | 1914 | 塞爾維亞/波蘭/前蘇聯 | 3,000,000 | 無資料 |
旱災 | 1928 | 中國 | 3,000,000 | 無資料 |
旱災 | 1987 | 印度 | 300 | 300,000,000 |
水災 | 1998 | 中國 | 3,656 | 238,973,000 |
水災 | 1991 | 中國 | 1,729 | 210,232,227 |
旱災 | 1979 | 印度 | 無資料 | 190,000,000 |
水災 | 1993 | 印度 | 827 | 128,000,000 |
災害的特性
空間性
災害的發生頻率與災情嚴重之程度,常因空間條件不同而有差異。
時間性
相同條件之災害若發生於不同時間,造成之災情程度亦有所不同。
連鎖性
不同地點發生之災害會互相影響,甚至形成連鎖災害。
累積性
災害的發生並非為突發性,多是長年累積所造成的。
複雜性
相同規模之災害可能由於種種人為因素之差異,導致不同損害程度。
複合性
災害具備上述五個特性,即災害經常不是單一出現的,以致災情可能為複合性的。
天然災害的產生
天然災害必需是下列三個系統交互作用的結果
- 天然力作用:如氣候變遷,地質變動等
- 人文環境:如人口特性,政治經濟,文化特性等
- 實質環境:如建築物,維生管線,公共設施等。
危機( Crisis )
一詞源於希臘古文,它指的是醫學上的「轉捩點」(Turning point),就是病情轉好或惡化的關鍵時刻。 韋氏字典( websters )解釋:「危機是一件事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,是生死存亡的關頭」。
中文解釋
危就是危險、風險與災害;機則可分為三個層次解釋,
一是機率:危險發生的可能性;
二是時機:災害發生時的處理過程;
三是轉機:災害發生後的重建、革新與再造。
一是機率:危險發生的可能性;
二是時機:災害發生時的處理過程;
三是轉機:災害發生後的重建、革新與再造。